第二类 货物品名:甲烷、乙烷
甲烷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及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烷
中文名称:沼气
CAS No.:74-82-8
分子式:CH4
分子量:16.04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 | 化学式 | 含量(%) |
甲烷 | CH4 | 99.9 |
甲烷 | CH4 | 99.999 |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2类。
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环境保护措施:无毒,排入大气。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安全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
乙烷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及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烷
CAS No.:74-84-0
分子式:C2H6
分子量:30.07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 | 化学式 | 含量(%) |
乙烷 | C2H6 | 99.5% |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2类。
健康危害: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空气中浓度大于6%时,出现眩晕、轻度恶心、麻醉症状;达40%以上时,可引起惊厥,甚至窒息死亡。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环境保护措施:无毒,排入大气。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安全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
第三类 货物品名:油漆
油漆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及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油漆
中文名称2:塑胶漆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 | 化学式 | 含量(%) |
油漆 | CH3,COOCH3 | 15% |
油漆 | CH3,COOCH2CH2CH3 | 15% |
油漆 | CH5 ( CH3) | 40% |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3类。
侵入途径:吸入、眼部接触、皮肤接触、吞食。
健康危害:头晕、头痛、恶心。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环境危害:一旦油漆进入下水道,将污染河水。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或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或就医。
吸入:应速带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环境通风。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或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较易燃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映。
灭火方法:应用二氧化碳﹑干化学粉末、泡沫、砂、泥土或水雾(不可用水喷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1.产品意外溢出时能采取之步骤
消除一切可能火源,例如火焰、火花,从该区域撤离人员。避免吸入其气体,并戴上能提供所需空气之呼吸器械,呼吸口罩只可在撤离时使用。
2.少量溢出
用沙或泥土吸收溢出之液体,然后移至安全地区,以待日后处理。
3.大量溢出
用沙或泥土防止溢出之液体蔓延,如溢出之液体进入下水道,则有爆炸或毒性之潜在危险,应立即通知有关当局(尤其消防局),可能的话将溢出之液体转入槽罐以备日后回收或处理,否则按处置小量溢出的方法处理溢出之液体。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轻拿轻放,远离火源。
储存注意事项:
1.独立摆放于通风区域;
2.严禁烟火;
3.工场内保持良好通风状态;
4.采取措施,防止静电发生;
5. 用容器密封盛装。
第八部分 安全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15-25公斤铁皮桶、180-200公斤铁皮桶、4-8公斤小铁皮罐装。
运输注意事项:
1、油漆装卸过程中应该远离火源、热源等高温点,装车时要小心,不能有撞击、拖拉、相互摩擦等粗暴行为。
2、油漆桶不能倒置,桶口要朝上放置;堆放要整齐,装卸完之后要用网罩将油漆固定。
3、装车多层堆叠时,层间要使用垫子相隔,并固定漆桶
4、卸货时不能将油漆桶滚下,放置剧烈摩擦产生火花,不能发生严重撞击,以防油漆桶破裂
5、运输车量要符合防爆标准,行驶过程中不要急停急刹,以防油漆相撞破裂。
6、车辆中要携带灭火器、捆扎带等,不能携带会冲突的油漆。
第十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
第6类 货物品名:农药
农药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及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甲霜灵
中文名称2: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
分子式:C15H21NO4
相对分子质量:279.37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 | 化学式 | 含量(%) |
甲霜灵 | C15H21NO4 | / |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毒害品,类别6类。
健康危害:有毒,对眼、皮肤、呼吸道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轻微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弱刺激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或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有苦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或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反生爆炸,受高温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沙土、二氧化碳、干粉、泡沫、雾状水。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 安全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防护:接触物品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工作完毕,彻底清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61904
包装类别:塑料袋、牛皮纸袋
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复合塑料瓶或铝瓶外普通木箱;塑料瓶、两层塑料袋或两层牛皮纸袋(内或外套以塑料袋)外瓦楞纸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包装所用的麻袋、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的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铁路运输时包装所用的麻袋、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的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第8类 货物品名: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及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氧化钠、苛性钠、烧碱
分子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00
结构式:Na—OH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 | 化学式 | 含量(%) |
氢氧化钠 | NaOH | / |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1、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腐蚀性物品,类别8类。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3、健康危害:该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烧;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4、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5、环境危害:该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映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在涂上3%-5%的硼酸溶液。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硼酸溶液冲洗,或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就医。
4、食入:应尽快用蛋白质之类的东西清洗干净口中毒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质物品,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或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较易燃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2、有害燃烧产物:不燃烧物质
3、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4、灭火剂:二氧化碳、沙土、雾状水。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NaOH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副,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闭,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 安全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套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后,淋浴更有,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2001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纸箱装
包装标志:腐蚀品
包装方法:固体可装入0.5mm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kg;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高栏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数量和品种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部分 法规信息
*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止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人名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条例(2004年1月7日**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危险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九类 货物品名:电池组
电池组安全技术说明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及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铅酸蓄电池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危险组分 | 浓度,% | CAS No. |
氧化铅 | 31.2 | 1309-60-0 |
铅 | 30 | 7439-92-1 |
硫酸 | 24.6 | 7664-93-9 |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硫酸可导致眼睛严重刺激,角膜损伤、烧伤和失明;可导致皮肤严重刺激,烧伤和溃疡;可能导致口腔、咽喉、食道和胃严重刺激;吸入硫酸蒸气或薄雾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呼吸刺激。铅及其氧化物:可能引起眼睛不适感;急性摄入可引起急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严重的痉挛,还可能迅速导致系统毒性;吸入铅尘或烟雾可能会导致上呼吸道及肺部发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或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
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就医。
食 入:如食入硫酸,立即漱口,给饮牛奶、蛋清或植物油等,不可催吐,立即就医,如食入铅,立即咨询医生。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蓄电池摇晃、摩擦、着火或遇其它点火源具有爆炸危险。电解液(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铅及其氧化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燃,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消防人员穿防火防毒服,穿消防防护靴,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做好个体防护。禁止向泄漏物喷柱状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避免本品飞溅灼伤。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置程序: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充分的通风。疏散员工,直到烟雾从受污染区域散去。如遇电解液泄漏,尽量不要吸入气体;避免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避免地面和大气污染;建议操作人员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等个体防护装备,适用吸水材料(沙、土或蛭石)吸收任何渗出的物质。用塑料袋密封泄漏电池和污染的吸水材料,根据当地的规定处置特别的废弃物。避免强无机酸、碱溶液、强氧化剂材料和导电材料等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工具和装备。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电池液(硫酸):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铅及其氧化物:小量泄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避免扬尘,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地带。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防护措施人员进入泄露区域,防止泄露物进入水体。消除过程中避免产生再次泄露。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损坏容器。远离火、火花和高温。防止烟雾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强无机酸、碱溶液、强氧化剂材料和导电材料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安全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工作服。
特殊防护措施:在作业区内设喷淋器和冲眼器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运输信息
包装方法: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严禁翻滚和摔掷有包装箱的电池组,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避免与强无机酸、碱溶液、强氧化剂材料和导电材料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过长时间停留。